國立故宮博物院前身為中華民國政府於1925年10月10日在北京紫禁城所建立的故宮博物院。1933年為躲避日本侵略,故宮博物院文物南遷,經過多次遷移,1948年抗日戰爭勝利後,南遷文物運抵南京;而1948年因國共戰亂,中華民國政府將故宮博物院南遷文物精品運往臺灣以避戰亂;1965年11月12日位於臺北市士林區外雙溪的台北現址落成。
當時運抵臺灣的文物共計2972箱,約60萬件。其中清宮檔案38萬冊,善本書籍16萬冊,器物書畫5萬餘件,以及後來徵集的文物,台北故宮總計收藏65萬5千餘件(2004年9月)藏品。
參觀故宮博物院的路線:(本路線介紹大概一個小時左右)
三樓:
新石器時代館: 大塊玉石、玉珪
中國文化發源很早,早期人類用隨手可見的石頭製作器具,並且發現了玉,新石期石代已經使用玉作為宗教用途的遺跡了。
青銅器館: 毛公鼎、散盤、宗周鐘、子犯編鐘、武器
人類進一步的發展文明,懂得使用銅、鍚合金製作青銅器,並且廣泛的運用在各種工具上,無論是食器、水器、酒器、樂器、兵器等等,廣泛的運用在當時人類的生活當中。
毛公鼎: 上刻有五百個銘文,為當今出土的七千多件銘文青銅器中,文字最多的一個。可以說是故宮重寶,也是到故宮遊覽必看的器物。
從毛公鼎上面的銘文內容可以得知毛公鼎鑄造的年代,毛公鼎上的銘文提到周宣王在位初期,想要振興朝政,遂命毛公處理國家大小事務,又命毛公一族擔任禁衛軍,保衛王家。後毛公圓滿達成任務,宣王賜大禮給毛公,毛公受賜,感謝王上恩德,鑄鼎以傳後世。
散氏盤: 春秋時期,散國與鄰國發生領土糾紛,後簽訂政治契約,劃分領土,並請周天子派使官見證,刻於盤上,這是現存最早的政治契約,也反應出春秋時期周天子勢力的衰微。
宗周鐘: 周厲王時,曾派兵征伐蠻族,令四方來歸,厲王製此鐘記載此功,上有一百三十二字銘文書寫此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