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英九指出,邀請蕭萬長「出山」,很不簡單,他發揮少見的磨功,希望蕭萬長以天下百姓為念。馬英九形容,邀請蕭萬長出來,就像三國時代,劉備請諸葛亮所說的,「先生不出,如蒼生何」。
自從04年總統大選,國民黨搞了一個讓人「會心一笑」的「藍教頭」網站之後,這次馬英九請蕭萬長「出山」實在是神來一筆,讓人不知道該笑還是該哭,不過幸好我們不是老蕭,如果他聽到馬英九請他「出山」,台語流利的老蕭不知道會作何感想。
其實以馬英九的外省族群來看,「出山」絕對不是什麼錯用的用法,教育部國語辭典解釋「出山」: 就是出來作官的意思,當然老蕭現在無官無位,要請他選副總統用「出生」一詞,絕對不能說馬英九的中文文法不對。
問題是,在台灣多數的閩南語族群中,「出山」不但不是這個意思,而且還是極力避諱的字眼,文建會是這麼解釋「出山」的:
葬喪習俗依地方民情均有不同,且依時代變遷也有改變,但舊有的儀節名稱多仍保留。出殯,也就是俗稱的「出山」或「告別式」,正式的說法叫「發引」,即為哭送亡者上山頭安葬,這段過程當然也要藉助許多儀式來完成,當日的禮俗有:......
姑且不論文內那些繁雜的定義,對使用台語的民眾而言,「出山」=「出殯」,而且前者比起後者要更「不雅」一點,而且這個詞也不是什麼艱深用詞,只要對於台灣人的風俗民情稍加了解,就會知道這個詞不適合拿來以用傳統中文文法的定義使用。這也難怪,如果你在google上搜尋「出山」,那麼絕大多數的文章是前述「出來作官」的原義,可是清一色都是中國方面的網站,一般的台灣人會拿「出山」形容「作官」的非常罕見,因為在台灣的傳統上這絕對不是適合公開說的詞語,即使我現在花了那麼多的篇幅寫這兩個字,還是感到有罪惡感。
我們不禁要問,如果一個「台灣地區領導人」連台灣的風俗民情都不了解,大拉拉的在媒體上用民間避諱的字眼推薦蕭萬長,而「恰好」會用這個字的幾乎都是中國那邊的朋友,馬英九既然搶著把帽子往頭上戴,也就怪不得別人了。
---
附帶一提,姑且不論高雄地院令人爭議的一審判決對錯,身為全國最高機關首長的陳水扁總統,絕對不適合批評法院與法官,這絕對是不對的事。一併說明。
18 則留言:
所以,你要表達的意思是:
你不喜歡馬英九.
對吧!
我不喜歡馬英九,是的。
不過除了馬英九,我也幾乎不喜歡所有檯面上的政治人物,藍綠都是,所以沒什麼差別。
但是,請相信,馬英九要老蕭「出山」是事實;「出山」在台灣文化中是很避諱的語言,也是事實。這並不會因為我喜不喜歡馬英九,而有所不同。
如果他是用北京話說的,就請用北京話的意義來理解他,那如果有人說我是"黑狗兄"的話,我是不是也要說他罵我是狗呢?何況他的前後文應該不會讓人誤解他的意思,倒是你的標題和要表達的事實完全不同吧。
既然說要互相尊重,就不要用這種挑毛病的方式來解釋。
台灣文化是具有多樣性的,如果覺得出山的說法不尊重台灣文化,請問你將台灣文化狹隘的定義為台語文化,是不是也等同侵害了其他像是原住民或客家文化.
>> 當然老蕭現在無官無位,要請他選副總統用「出生」一詞,絕對不能說馬英九的中文文法不對。
用到「出生」一詞,絕對是寫錯了啊... XD
這篇文章揪馬英九用詞失當的小辮子當然是不值得大驚小怪,可是不大驚小怪的方式,不就是說過看過笑過就算了,再去扯台語文化可不可以代表台灣文化,這豈不是太... 嗯... 大驚小怪了嗎?
本文似乎是過當了點。這是頂多算是馬英九自觸媒頭而已。扯到不尊重台語文化太嚴苛了。不過也可以從此看出馬英九愛在選舉場合講台語也是片選票而已。
> 馬英九愛在選舉場合講台語也是片選票而已....
我也是這麼覺得
建議大家選一個名稱回應,不然我很難回應耶~~~
第一個匿名:
馬英九當然是用北京話,不,用國語就用國語,台灣至少有官方的國語吧。但是毫無疑問的,雖然不是「全部」,台灣多數的民眾會使用閩南語,我其實不認為馬英九是「故意」觸犯這個「禁忌」,相反的,他就是因為對於閩南語的文化毫不了解,(包括他的幕僚),才會使用「出山」來形容。
至於我的標題是: 馬英九「出山」,你自然可以理解為我談「馬英九用【出山】的此一事件」,既然馬英久使用「出山」對您而言沒有任何問題,那麼我這樣下的標題也不能算錯吧。
to 凱文西格瑪:
我重新檢視了原文,首先前面說的是「閩南語」,後面卻變成「台灣民俗」,的確有忽視較少數的客家及原住民族群之嫌,我在此道歉。
不過我並沒有說馬英九不「尊重」台灣文化,他用「出山」只是讓會說閩南語的民眾離他更遠而已。如果他今天是一個平凡的外省人,這真的不是他的錯。
用北京話去理解北京話是ok, 不過馬的談話對象之中如果沒有一個台灣人, 沒有一個中國人知道"出山"在他所在的台灣, 所用的台語是什麼意思... 那國民黨改黨章, 加入台灣什麼的, 是不是個謊言而已嗎?
出國玩也會先查查當地的風土民情, 各項禁忌, 沒想到這個住在這裡多少年的馬英九都還會說出這種話.
客語的「出山」(cut san)意同福佬話的「出山」,另外還有一個同意詞叫「還山」(van san)
在指責別人不尊重客語,侵犯到客家文化的同時,我看到的倒是有人拿客家文化來當晃子行族群炒作之實。
口口聲聲客家文化原住民文化,抱歉我只想回一句:你懂什麼東西?
用北京話去理解北京話是ok, 不過馬的談話對象之中如果沒有一個台灣人, 沒有一個中國人知道"出山"在他所在的台灣, 所用的台語是什麼意思... 那國民黨改黨章, 加入台灣什麼的, 是不是個謊言而已嗎?
出國玩也會先查查當地的風土民情, 各項禁忌, 沒想到這個住在這裡多少年的馬英九都還會說出這種話.
所以說"出山"在台灣就是禁忌,就算用北京話說也一樣囉? 語言是相互尊重的吧,他說出山污辱/諷刺到任何人嗎? 你聽覺得不妥,能請你包容一下嗎? 畢竟這個詞在北京話是有其含意的,而他也不是要用雙關語來諷刺任何人。拿這種事來嘲笑,和那些嘲笑陳總統台灣國語的人有差別嗎? 如果連這種程度類似笑談的事也能說到改黨章什麼的,那台灣內這麼多種語言,大家說話會有多少禁忌呢?
吵這個真沒意思,反正你我都不會被說服的。
面對中南海就說不要衝撞,在台灣踩別人的線還要叫別人要包容。
去哪找「台灣領導候選人」這麼爽的職缺,是吧?
To 第一個匿名,
北京話上的意義...ok..
但他站在哪裡講話?
他要選哪裡的領導人?
他對哪些人講話?
哦...他認為他站在北京管轄的土地上講話?
哦...他對北京管轄的人講話?
我...笑了...
老馬伯伯彼日是用Holo語講要蕭某「出山」的, 不過個人希望他自己出就好, 不要拖累別人
哈哈.....出的好阿.
這下子老蕭出山.再搭配馬不知臉長.
可真謂是"馬蕭配"(台話"目小.呸!")啦
哈哈.難怪老共都會說."蠻好.蠻好"
我想,馬用『出山』來形容請人『下山』除了對台灣的用語不夠瞭解之外,北京話的造詣看來也不如何…
說實在,站在一般人立場,對馬英九的講法其實沒什麼好指責的,畢竟換個角度,若你在國外,不通當地特有講法講錯話,那又如何?馬英九畢竟中華民國遺民第二代啊!
當然,馬英九本人該檢討的是,敦請蕭萬長當副手,卻對副手的文化圈沒有認識,這是他功課作的不足。何況他是要以少數族裔選多數族裔的領導人,這真的是很危險。
同樣例子發生在大話新聞,批評馬英九的種田,他是要表現親民,意思到了即可,對他種死秧苗,吟唐詩作那麼大反應,反而覺得吹毛求疵。
應該追的,是他的弊案、他的無能、他的推諉、他的包庇,而不是追打一些什麼穿短褲運動、賣弄色相、失言等等小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