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3月29日

送LV包就算行銷? 中職沒球迷是自找

職棒的票房,並沒有因為八搶三中華隊的優異表現而逆轉勝,相對的,除了開幕戰的熊獅
讓人有「職棒熱潮回來的」的錯覺以外,賽程進行至今的比賽,票房都極其悽慘,三千名
觀眾以上的比賽(不含開幕戰)只有一場,三千人以下甚至連一千人都不到的比賽更多。讓
人不禁想問,是職棒變了,還是人心變了?

例如中信鯨隊,為了作所謂的「行銷」,鼓勵球迷進場看球,特地辦了「進場滿千人就送LV包」的活動,然而,開幕至今,連「千人」那麼低的門檻,居然只有送出一個LV包而已。不禁讓人覺得中華職棒的主事者,到底對於行銷的定義是什麼。


棒球行銷有兩種對象,
一個對象是,對原本就是潛在觀眾的「球迷」們。這種觀眾聽過中職,看過中職,甚至曾經進場看過不少球,但是由於某種原因,卻不再進場了,這些球迷本來是最容易被拉進球場的觀眾,但是他們原本進來之後卻不再入場,原因很複雜,我們留到下一篇再談。

另一個對象是,原本就不看棒球的觀眾,他們可能聽過棒球(台灣誰沒聽過棒球),但是對棒球並不是很有興趣,也不關心,更重要的是,他們幾乎「忘記」有中華職棒這回事。

而讓他們忘記的元兇,不是別人,正是中職自己。原因很簡單,中職(包括六球隊)幾乎不曾在非體育頻道花錢買廣告宣傳。


有人說,中職很有名
廣告是為了增加知名度嗎,不是。

廣告是為了讓人「信仰」,不只是讓人知道有這個產品
而是讓人作夢都會想到這個產品

BMW、賓士知名度夠高了吧
NIKE夠家喻戶曉了吧
麥當勞誰不知道

可是為什麼他們的廣告還一堆接著一堆,難道聯邦的駕駛都是怪物嗎
?
不是,難道他們的行銷部門都是白目嗎?

上面的是老外也就算了。

SOGO、新光去逛街的婆婆媽媽誰不知道

週年慶的廣告大戰打得比總統大選還要兇。

就連轉轉轉吉祥如意一起來開在我家旁邊算是你家這些公司
還不是一年燒掉幾億在打廣告。

於是,消費者懂了。

消費者不是聽過BMW、NIKE跟麥當勞
而是想到車子就會想到BMW
想買鞋就會想到NIKE
肚子餓了就會想跳藍藍路

於是,週年慶開始的時候,女性們就自動的排隊走入新光SOGO的大門。
於是,連小朋友都在唱「我是OPEN將,溫暖的一天」

於是,棒球迷,想到了王建民跟他的條紋球衣。
(好像的是洋基跟王從來沒有在台灣主動宣傳)


中華職棒,或許有聽過,但是它總是被遺忘。


台灣能夠作出好的行銷創意,好的廣告人才太多太多。
當然前提是買廣告是要燒錢的啦,而中職很明顯不想花一毛錢行銷。

你不想讓觀眾記住,而觀眾把你遺忘,不就是剛好而已嗎?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