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論M型社會

很高興的,雖然大豆最近很明顯的沒時間寫文,但是「去你的M型社會」一文,得到了很多回響。

最近華碩的EEEPC上市,在數位大本營MOBILE01意外的揭起了「EEEPC上場代表M型社會來臨」的奇妙聲音。
為了捍衛大前老師的名聲(?) 所以大豆又唇槍舌戰了一番,反正就近沒空寫文,就很沒誠意的貼過來吧。 XD
因此,如果有些論點跟前文是一樣的,請恕我偷懶了。

當然為了著作權的緣故,我不會貼回應朋友的文章。討論串在這裡

1、從一開始,所謂的「M型社會」就是不存在的假議題。
一早就有人指出,大前研一書上的圖,是錯誤的畫法。
退一萬步說,就算真的所得分布出現「M」型,也是日本出現M型,不是台灣。

而台灣「沒有任何一項數據」顯示所得分布脫離了常態分配的圖表。
兩邊低,中間高,這是常態。
M是兩邊高,中間低,這是變態。(不正常的意思)

要證明所得分配人數出現「變態」,必須要有強力的證明才行,可是沒有。

2、大前研一從來沒有在書中用過「M型社會」這個詞,就算他作了一張爭議性的圖表,
這張圖表是完全「針對日本」的,跟台灣一點關係都沒有。
這本書我拜讀過,本書的重點根本不是所謂的「M型社會」,他花了絕大部分的篇幅討論日本的經濟現況,只是這些東西對大部分的台灣讀者而言一點吸引力都沒有,因為日本跟台灣的情況「不一樣」。這就是為什麼商周要拿一個無關緊要的「M型圖表」作為本書的標題,並且用商周報導大力推銷的原因,因為不這樣搞這本書會少賣很多本。

3、大部分提到M型社會的報導,提到的都只是「貧富差距變大」
什麼叫作M型社會您知道嗎?

大前研一的說法是把所得分組看人數分佈,一般的數據都是常態分佈
最窮的人很少,越往中產階級的人數越多,過了最高峰開始下降,這是常態分佈。

貧富差距擴大的意思是:「窮的人變多了,富的人也變多了」
呈現M型條件更嚴格,要窮的人跟富的人數量,都超過中產階級的人才算。

因此M型社會下貧富差距的確大,但是光是貧富差距大,離所謂的「M型社會」還遠得很。
你想想看哦,所謂的M型社會是路上開的車子全部都是賓士法拉利。
在路上的人全部都趴在地上乞討,因為根本沒有人開得起國產車(沒有中產階級哪來國產車)

您想想看,現在大馬路上的雙B跟裕隆福特,哪個數量比較多?
法拉利NB跟三四萬NB,哪一種賣得比較好?
夜市跟微風廣場,哪裡的客人比較多?

那你就知道到底所謂的「M型社會」到底存不存在,有沒有可能存在。

我們回到EEEPC的話題,如果台灣真的是M型社會,那麼對不起,M的左邊突起那一塊,根本就沒有閒 錢買的起EEEPC,這一塊的民眾連溫飽都有困難,還有一萬閒錢買得起電腦這種奢恀品?

留言

良牙寫道…
Eee PC的熱賣正好證明了M型社會不存在。如果台灣窮人真的連溫飽都有問題,「低價非生活必須品」怎麼會有市場?
LiuPh寫道…
相當同意您的看法
這只是唱衰,炒作的一種手法
Toomore Chiang寫道…
台灣真的也是慢慢有 M 的跡象
只是難道要真的出現 M 才真的叫 M 嗎?
或許我們比較關注台灣是否也慢慢走向...
狂野寫道…
商週是統媒之一,一些計畫性炒作是免不了的。這些媒體一窩蜂的作法,可參考之前我舉證的『我看9/27經濟日報的一部份心得』http://www.socialforce.tw/phpBB/post_551115.html#551115

不過,關於大前這本書,有一部份說法是值得探討的。就是有關於沒壓力、無適當代謝機制的鐵飯碗公務人員的部分,其實把政府的一些庶務外包給做的比這些不專精的人有效率又有成本概念是對的。

例如近來桃園機場更新與擴張的討論,就相當推崇新加坡與斧山等國際機場將相關事務外包給民間單位,進而蒸蒸日上的情形。

個人覺得這一部分倒是可以多多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