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1月, 2007的文章

白目記者與無恥媒體

中天的欒秀貞白目的詢問家屬事件,在這次其他媒體的幸災樂禍之下,演變成一則「不怎麼小」的新聞。然而,比起白目的記者,製造新聞的媒體更為可惡。 欒秀貞的行為確實是「白目」: 不顧慮家屬情緒固然是首罪,而死者最後往生更造成更多民意的同情以及反過來對於該記者的不諒解。 隔天更傳出中天記者採訪車禍現場居然穿紅衣的毫無常識及同理心的行為。 一連串的風波的確毫無疑問,中天對於記者的言行不當應該負很大的責任。 相較之下,杜正勝只不過說了一兩句不得體的話,就被媒體窮追猛打,至少部長還沒有「咒」別人家死人呢。 對照中天處理這次事件的態度,就可以明白媒體的傲慢所在。 記者「白目」固然是一回事,不過這可跟所謂的「收視率」沒啥關係,我們很難想像,一則新聞必須要靠問家屬「你的親人會不會不回來了」跟「你現在心情怎麼樣」才能夠拉抬所謂的「收視率」,也不需要靠在車禍現場「穿紅衣服」才能拉抬收視率,記者把不當言行的責任「推到」上級跟收視率上,我想這當然是顯而易見的錯誤。 那只不過是因為,比起財團電視台,記者「比較」像是「弱勢」的「勞工」,縱使他們在詢問別人的時候一點也「不弱勢」就是了。 更令人遺憾的事,比起記者的「白目」,媒體「製造」新聞而非傳播新聞的行為簡直是「無恥」,這不僅僅是某家電視台,而是全台灣大多數媒體,包括平面媒體的「共業」,還記得上次我們才在提的吳清和事件嗎? 那「只不過」是抄襲而已,「只不過」是記者為了省時省力賺個稿費,不是在任何的政治目的上「抄襲」新聞,更早之前吳清和的「I can't」事件,則是屬於「製造」新聞,不過身為一個體育記者,就算搞出再白目的事,也不能想像是媒體高層基於某種特定政治目的而製造的。固然某些「製造」的體育新聞可能造成當事人的傷害,例如惡意攻訐杜章韋跟郭泓志(你能想像現在一飛衝天的郭當初有多少媒體把他當過街老鼠打嗎),不過如同欒秀貞的行為一樣,這些只不過是「白目」行為「而已」。 台灣媒體人「白目」、「抄襲」甚至「製造」新聞,中天的欒秀貞絕對不是第一個,當然也不會是最後一個,如果讀者們有興趣或許可以去看一下PTT的媒亂版。上面有著台灣媒體攪亂台灣的全紀錄。而我們又能作什麼呢? 我再重覆一次,長久以來,媒體所謂的「人民有知的權利」、「新聞自由」與「第四權」,這些不是媒體自己發明,不然就是挑出對媒體有利的學說大肆喧鬧。這些都是「假」的,沒有法律給予他們如此的權利

我看-「去中國化」的下一步

原文載於中時部落格-新聞線上 「去中國化」的下一步 作者毫無疑問的認為,孫中山一定非得是國父,而本國一定非得是中國不可...... 否則,對不起,這本歷史教科書就是去中國化,去中國化就是台獨,台獨就是民進黨,因此一旦把「本國史」改稱「中國史」,那麼無論這個國家是不是中國,都是「綠朝新貴」(原文言)的陰謀詭計,毫不足取。 姑且不論該文作者用極其惡毒的言語辱罵杜正勝或是他所謂的「綠朝新貴」,我們來看看這篇文章偷渡了什麼樣的概念: 所謂「欲亡其國,必亡其史」,而要建國則必先造史。因此,欲構建「台灣主體意識」,創造「台灣共和國」,則必先透過歷史教育進行「去中國化」,只有亡中國史、造台灣史,綠朝新貴的執政才能可長可久。 別的不說,中國歷朝歷代,興替不知凡幾,不過歷史始終有流傳下來,我們有幸,可以見到所謂「明史」、「宋史」,雖然朝已不存,然而史乃當立。事實上也就是清人認為明亡,所以才建其史,元亡,所以明人作史,當然不可否認,後朝幫前朝編史,有醜古揚今之嫌,也有為政治服務的目的,如同中華民國在台灣是一個現存事實,不是任何人或任何國家閉上眼睛假裝中華民國已經消失,於是乎連忙建了一部「中華民國史」,歷史學者也是人,無法避免帶著主觀的有色眼鏡寫史,此乃事實。不過像作者這般,認為教科書上寫的就是所謂「史」,也太小看歷史體系的人了。 建構台灣主體意識,需要靠「寫史」嗎? 台灣歷史和所謂「台灣國」,又能畫上等號嗎? 這麼一看,看似言之成理,其實作者的邏輯顯有問題。 幾千年的中國帝王興衰史,寫的無非就是這種「成王敗寇」的史觀。諷刺的是,「去中國化」不遺餘力的台灣綠色小朝廷,一言一行卻盡是中國「改朝換代」劣根性的再現。 權力,讓統治者潛藏在內心深處改寫歷史的渴望,獲得具體實踐。改史的目的何在?一在「愚百姓」,這是有效統治所必須,二在「使天下無以古非今」,這涉及政權的正當性,如今在台灣,改史又加進了建國的合理性。 諷刺的是,當初國民黨政府逃來台灣,用的就是這一套「成王敗寇」的史觀,寫出來的教科書就是道道地地所謂「大中國思想」的體現。不屬於這塊地,而是海峽那一邊,許多國人未曾到過的歷史篇幅佔了絕大部分,而所謂「中國以外」的,「外國史」也不過占了一半,而屬於曾經生長在台灣這塊土地人們的歷史,卻是篇幅甚小,甚至隻字未提,這就是原作者所為的「改史」。姑且不論教科書上為了美化中國史地別有用心,光是篇幅的差異

侵權行為的因果關係--蛋殼頭蓋骨理論

這個理論是從李淑明老師的書裡看來的,但是奇妙的是無論查google或是國圖的資料庫都查不到這個理論,但是用原文查詢的話倒是有不少就是了。 關於相當性因果關係的理論,李師有在書上提及一個判決改編的題目,最高法院91年台上字1407號,判決書有提及相當性理論,但是判決書上的說明並未引用蛋殼頭蓋骨理論,如此一來就跟相當性因果關係不合了。 判決書的大意是甲開車撞傷乙,不過只是擦傷,但是乙因為本身有心血管疾病,因為驚嚇所以導致入院後數日內過世。 雖然依一般可預見情況擦傷不會造成乙之死亡,因此須引入蛋殼頭蓋骨理論加強甲撞傷乙與乙死亡之間的因果關係聯結,不過判決書上並未提及此點。於是甲就因此賠了423萬,還真是嚴重的擦撞代價。 茲將判決書全文刊列如下讓讀者方便閱覽,不過我不清楚貼出判決書全文是否有法律上之問題,如果有侵害當事人權益請速通知,本人會盡快移除謝謝。 [B]【裁判字號】 91,台上,1407 【裁判日期】 910719 【裁判案由】 損害賠償 【裁判全文】 最高法院民事判決               九十一年度台上字第一四○七號   上 訴 人 楊俊雄   訴訟代理人 吳榮宗律師   被 上訴 人 李敦群即韓. 右當事人間請求損害賠償事件,上訴人對於中華民國八十九年十一月十四日台灣高等 法院第二審更審判決(八十九年度上更(一)字第六五號),提起上訴,本院判決如左: 主 文 上訴駁回。 第三審訴訟費用由上訴人負擔。 理 由 本件被上訴人主張:上訴人於民國八十四年十一月十六日晚上九時三十分許,駕駛自 用小客車,○○○市○○○路由西向東行駛,行經和平東路三段與敦化南路口,欲左 轉進入敦化南路時,本應注意汽車進入行人穿越道前,應減速慢行,遇有行人穿越時 ,應暫停讓行人通過,且當時並無不能注意之情事,竟疏未注意,貿然左轉,致其車 之左側照後鏡撞及當時正由東向西穿越敦化南路之行人何定一,致其因高血壓性腦出 血繼發腦幹出血,經送醫急救,延至同年月二十日死亡。韓非非(本件起訴之原告, 於原審審理中死亡,已由被上訴人聲明承受訴訟)為何定一之妻,因上訴人不法侵害 何定一致死而支出殯葬費新台幣(下同)二百二十三萬四千二百元,且精神感受莫大 痛苦,請求慰撫金二百萬元,韓非非於八十九年六月十一日死亡,被上訴人為其繼承 人等情。爰依侵權行為之法律關係,求為命上訴人給付四百二十三萬四千

WII的價格觀察

WII的水貨價格,大概可以說是近年來看到最清楚的經濟學教材之一...... 一直到現在,WII對我來說一直是只聞樓梯響,禁BBS之前,每天看著巴哈跟PTT的討論,各大小賣店的報價行情波動,實在是一份供需的好教材。 日本官方的定價始終沒變過,大概在新台幣6200左右。不過水貨當然不是那麼一件事,影響水貨的價格只有一個因素,那就是「供需」。 供的部分不用說,由於WII在全球實在賣得太好,一直到現在似乎都無法很容易的在日本美國的賣店買到WII,花點時間排隊的話或許不難入手,但是總歸一句還是有難度。在台灣這個沒有官方供貨的地方自然也不例外。水貨一批批的進,又一批批的清光。不知道要到什麼時候才能有供貨「正常」的貨源。 既然供應短缺,需求量又一直沒有減少,價格自然居高不下,自從十二初發售以來,台灣的水貨曾經一度「傳過」15000元的超高價(請注意官方定價約6200元)。實際成交價從12000元一路往下走,到了十二月底左右破萬,然後一星期間再度下滑到九千元左右,之後在八千九到八千五之間穩定了兩星期,其中甚至出現7900元的限量價位。 不過,隨著農曆年將近,水貨價格開始無預警的往上衝,PCHOME網購的8900一夕之間漲了一千元,然後再繼續往上衝,現在無論在哪個通路買,沒有一萬以上是不可能買到的,而距離年關還有半個月以上的時間。7900元這個價格,似乎是個遙遠的夢。但是上星期的今天不過如此而已。原因無他,只因年關到了,需求量大增,如此而已。 我並不是任天堂的忠實顧客,對於台灣總代理博優以往的作法也不太清楚,不過老實說,在任天堂全球缺貨的情況下,怪罪博優「故意」不讓公司貨上市似乎沒有道理。再怎麼笨的人,也都明白在年關前後,特別是像WII主打的PARTY GAME,沒有衝刺銷售量的道理。博優身為公司貨,自然不太可能像水貨商一樣放任哄抬價格,但是即使定價稍高(當然賣到一萬以上已經不是「稍高」了)可以衝出大量也是顯而易見的事實。 博優不在年前,不,及早推出公司貨的原因只有一個: 因為他們拿不到貨,如此而已。至於沒有貨的原因是因為伺服器或是其他,那就不是我們所能知道的了。 無論如何,對於還有一百八十二天就要考試的我,玩WII似乎太過奢侈了,所以讓它漲也好吧。既然連如同第二生命的BBS都禁掉了,那麼什麼時候要得到新歡WII,或許不是那麼重要的事。

成語、火星文與杜正勝

台灣教育部長杜正勝再度語不驚人死不休,「成語這個東西會讓人思想懶惰、頭腦昏鈍、一知半解」 from 中廣新聞網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070125/1/9rq2.html 當然,不論是媒體或是網友看來,杜部長又再度成為取笑的對象,不過這也不是第一次了吧,杜部長。 我對杜部長本人沒有什麼意見,相信大家心中都各有想法,有人認為杜部長是敢說敢言的。不過媒體為了立場的關係[S]醜化[/S]妖魔化別人是不遺餘力而且有前例可查的,而我一貫的想法就是媒體不太可信。所以對於杜部長是怎麼樣一個人,其實我對此也不作任何評論了,畢竟我不了解他。 可是成語啊,火星文這種東西,我就多多少少了解一點了。成語是舊有的東西,火星文則是這幾年的新名詞。 無論是成語還是火星文,想要突破的都是文字的侷限性。它是一種指稱,一種暗碼,一種替喻。沒有成語、沒有火星文,文章或許仍然能夠有條有理,但是成語跟火星文卻能替文章潤色不少。 每個成語,背後都有其典故,像我們看了二三十年中文文章,也會說出不少的成語,什麼「一言九鼎」、「音容宛在」之類的,我們也大概了解這些成語的「用法」,但是可能不會其挖掘背後的「典故」,例如「一言九鼎」的「九鼎」是什麼? 甚至「音容宛在」為什麼四個字合起來就是悼念死者的專用語? 老實說現在網路那麼發達,我當然可以google一下就查到典故,可是就算不去查到,也不妨礙我使用這些成語的正確性。 相反的,如果我今天不曉得什麼是「一言九鼎」、「一諾千金」這些成語。我在寫文章時仍然可以用「我說話一向很有信用」帶過去,字數多了點,白了點,不過一樣可以完整表達我文章內的意義。而且讀者幾乎不需要知道任何背景知識(例如他以往可能從沒聽過一諾千金)就可以了解。 火星文則是另外一個輔助發文的工具。在台大周鳳玉教授的「[URL=http://www.taipei.gov.tw/site/41f46a99/42119aed/files/950804.pdf]火星文的美麗與哀愁[/URL]」中,她把火星文分成幾大類。不過共通之處則是,火星文是「快速」的產物,有些人為了求快(例如在OLG中快速的表達意思是有必要的)。就會將一些常用的用語加以縮寫略稱,它可能用很簡單的英文表達出特定複雜的意義,用以代替長串的文字解說,其實這跟所謂「成語」的地位並無差別。你沒有學過

朱銘美術館

前陣子去朱銘美術館的照片 因為電池沒電所以拍的不夠,那是很漂亮的地方哦。 a quickr pickr post